上海,这样定义“城市软实力”
【年末,我们交出这样的答卷(11)】
苏州河上,百舸争流。今年秋天,上海赛艇公开赛首秀便攒足了人气。健儿奋楫击水,力量之美让人沉浸,两岸步步皆景,风光旖旎惹人流连。
黄浦江边,寸土寸金的陆家嘴更将最后一块“风水宝地”留给一座公共美术馆——这是上海,把人民捧在手心,充满青春活力。
夜空下,迪士尼的烟花如常绽放,映照着紧张而有序的核酸检测现场。接到疫情协查通报后的上海,迅速展露这座城市的从容淡定。强有力的统筹机制和治理体系,保障“疫情常态化,疫情处理标准化”。24小时核酸监测点前,主动赶来的人们自觉排队等候——这是上海,严谨不失温情,快速不失精细。
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,她拥有全球最大港口、最长的地铁网络,也是唯一能同时研制火箭、卫星、大型舰船、商用大飞机的城市;她背靠距今数千年的马家浜文化、广富林文化,更拥有厚重的红色文化、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——这是上海,传统与现代交融、本土与外来辉映。
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,是党的诞生地、初心始发地,承载着“开路先锋、示范引领、突破攻坚”的期许,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。新时代新征程上,这座勇立潮头的城市,如何继续当好“排头兵”和“先行者”?令无数人向往的“魔都”,能否持续保持魔力,展现魅力?建党百年之际,上海交出了一份聚焦“城市软实力”的特别答卷。
一个软字,看似闲笔,实有深意:当今世界,软实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、一个地区、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识。上海要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,必须在持续增强硬实力的同时全面提升软实力,更好发挥软实力的“加速器”作用,打造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、中国精神、中国道路的城市样板。
软实力就是竞争力
有人说,硬实力让城市强大,软实力让城市伟大。表述未必精准,却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上海的志向和追求。
“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。上海背靠长江水,面向太平洋,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”“开放、创新、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”。2018年11月5日,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。
时间拨回2007年5月。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,用“海纳百川、追求卓越、开明睿智、大气谦和”这十六个字,概括上海城市精神。
这是上海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。城市精神与城市品格,已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砥砺奋进的发展史、奋斗史。今年6月,上海专门用一次市委全会探究“软实力”议题并出台意见,明确提出厚植城市精神,彰显城市品格,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。
“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,一个城市能否繁荣,能否成为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地、所在区域的重要增长极,根本上依赖于这个城市能否抓住历史机遇,成为时代文明形态、城市形态转换的关节点。”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、研究员权衡说。在他看来,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从硬实力到软实力的较量,尤其表现为中心城市软实力之间的比拼。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,上海要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,对标的不是一般的城市,而是全球城市。上海率先定义城市软实力,实际上是探索中国式城市化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路径。”
事实上,这些年上海的发展一直很“硬核”: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航运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推进,经济总量迈入全球城市前列;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0件左右,大飞机、“蛟龙号”深潜器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问世;集中力量解决“老小旧远”问题,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,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3.66岁……
下一步,这座城市能否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,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?上海选择以“软实力”作为自我革命的突破口,带动城市能级全方位、更高层次、更可持续的提升。
对于自身的时代坐标,这座城市有着无比清晰而坚定的认识:上海是全国的上海,上海是面向全球、面向未来的上海。软实力看似无形,却是实力之基,将直接决定城市吸引力、竞争力再上台阶的高度和速度。
软实力就是影响力
“很少有城市能像上海一样向世界辐射她的影响力——站在中国和国际文化的东西方交汇点,成为传统与现代高度融合的世界大都市样本之一。”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芮悟峰是德国人,在上海工作生活近15年。登上虹口北外滩的上海大厦,俯瞰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,他对这座城市的喜爱溢于言表。
继黄浦江沿岸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,苏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滨水岸线贯通开放,这座城市的水系“项链”越串越长。前不久,上海再推“一江一河”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。一座城,专为“一江一河”制定发展规划,体现了上海的格局: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,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。
走在长宁区街头,随手画个圈,15分钟的步行便利范围内,社区生活的烟火气和都市的时尚感,一样也不少。“对标宜居、宜业、宜学、宜养、宜游的‘五宜’目标,在长宁区,800多个社区项目正在推进,涵盖居住、就业、服务、休闲、出行等方面。”长宁区地区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、主任李世樑告诉记者,今年8月,长宁区跻身全国首批30个城市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试点地区。
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。居民成为社区的主人,美好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。15分钟,圈出小而美的生活——这样的城市,谁人不爱?
华灯初上,91岁的上海音乐厅,用跃动的墙面讲起“光音的故事”。建筑、艺术、音乐、光影、科技的交互中,扑面而来中国风、东方韵。音乐厅里,国风音乐现场“海上生民乐”开启驻场演出,让观众直呼“醉了醉了”。
这是位于黄浦区的演艺大世界一角。以人民广场为中心,5平方公里范围内,坐拥全国最密集剧场群——如今,演艺大世界越来越受到名家名团青睐,成为国际经典剧目的中国首演之地、中国优秀剧目巡演的首站之地,以及上海原创剧目呈现的首选之地。随之而来的是,越来越多的戏迷愿意打着飞的、拖着行李箱来看戏。
文化是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当观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当前沿的对话、高雅的艺术、新潮的剧目、先锋的作品争相在这里登场亮相——这样的城市,谁人不爱?
有人说,软实力好比一座城市的“个性”,它体现为城市的感召力和凝聚力、生产力和创造力。“让核心价值凝心铸魂,让文化魅力竞相绽放,让现代治理引领未来,让法治名片更加善良,让都市风范充分彰显,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”——这是上海给自己定下的目标。
既讲规则秩序,又显澎湃活力;既有国际风范,又有东方神韵;既可触摸历史,又能拥抱未来——这是上海描绘的生动图景。这座城市孜孜以求的是,让在者舒心、来者倾心、未来者动心。
在全球叙事中讲好“上海故事”,就是讲好“中国故事”。对于瞄准做强软实力的上海,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充满期待,“这一伟大实践将催生一座引领未来超大城市发展的典范标杆,一个全面展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气象的重要窗口,一个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纽带。”
人人都是软实力
浦东张江,经过近30年发展,集聚1400余家生物医药创新主体,全球医药10强有7家入驻张江;全球医药20强,在张江设立9家开放式创新中心;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,近三分之一将研发布局张江。这里有近7万名生物医药从业人员,培育的一类新药上市数量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。
张江靠什么不断突破?支撑“硬科技”的,是软实力。好比武术的内家功夫,软实力运用得当,可以转化为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,包括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。据有关部门评估,在引进外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,上海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,连续8年蝉联“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”。
全面提升软实力,“人”始终是重中之重。“研究城市软实力,要围绕人的行为需要展开,通过软实力的提升来吸引人才,激发人才活力,满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。”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符湘林认为,加强上海城市软实力建设,要特别突出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和服务力。
在上海,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和城市运行“一网统管”,两张“网”织就超大城市高效感知、快速响应、精准服务的底座。依托这两张“网”,以智能化为突破口,上海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、治理方式重塑、治理体系重构,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超大城市治理方案。上海还将安全作为城市软环境的硬指标,强化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,不断提升市民的安全感。
“减证便民”,有序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;先后出台9份免罚清单,免罚事项不断扩围扩容,以精细化执法、包容审慎监管,助力企业发展;律师“门诊”一号可约,扫码即享“家门口”服务,为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……上海坚持把法治作为最根本的治理方式,法治环境好成为上海的重要标志。
“收放自如”“软硬兼施”,以共治、自治促善治,造就着一座城市的韧性和包容、活力与胸怀。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到提升文化建设品位,从构建现代治理体系,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,从打造最佳人居环境,到增强全球叙事能力——上海也清醒地认识到,在软实力方面,按照“具有世界影响力”的定位要求,还有较大提升空间。弘扬城市精神品格、提升城市软实力是一项关乎长远的复杂系统工程。必须把方方面面的资源和要素调动起来、活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,形成系统谋划、整体推进、久久为功、全面提升的强大合力。
软实力的背后是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。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、研究员徐锦江在思考的是,上海作为中国的全球城市,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怎样的探索?上海的当下和未来,将带给中国和世界一份怎样的精彩?这也是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所关切的。
人人参与软实力建设,人人都是软实力。看,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,一座生机勃勃的人民城市,正大步走来。
(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)
- 陕西西咸新区41条措施招才引智 提供人才保障
- 国内油价将迎来下调:国际原油跌破90美元关口
- 商务部:全力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促进消费持续发力
- 北京朝阳区组建应急车队 300辆网约车保障封管控区居民就医
- 铭记先烈精神 投身乡村振兴
- 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、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
- 绿色发展为雄安新区赋能(现场评论)
- 音乐教育助力立德树人
- 数字电网助力能源革命(新论)
- 让国产商品和服务加速提质升级(评论员观察)
- 以数字技术促进新型文化业态发展(人民时评)
- 走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(人民论坛)
-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
- 共同举办“新疆是个好地方”视频交流会
- 美国涉疆制裁破坏全球棉花产业链
- 强烈敦促美方撤销对新疆产品制裁打压措施
- 强烈谴责美政府和坚决反对以人权之名打压中国棉花纺织产业
- 坚决反对美国单方面阻碍新疆产品进入国际供应链的贸易霸权行为
- 美方“以疆制华”图谋注定失败
- 完善监管,推动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
- 确保农业稳产增产、农民稳步增收、农村稳定安宁(权威访谈·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:怎么看、怎么办)
- 数据安全步入法治化轨道(政策解读)
- 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
- 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年内首超一万亿千瓦时(新数据 新看点)
- 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全部既定任务
- 稳住农业基本盘 守好“三农”基础(社论)
- 察实情 建箴言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
-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
- 中共中央纪委印发《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正风肃纪工作的通知》
- 稳农业基本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14亿人“饭碗”大事